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花蓮縣光復鄉]~跟著耆老遊部落


週休假期,離開喧嘩的城市,來趟清靜的部落深度之旅吧!


行程內容:

第一天花蓮火車站馬太鞍溪無毒農場渡邊吉海園區太巴塱部落祖靈屋沙娃衣冠塚與馬佛古戰場大地廚「迎賓之夜」歌舞或「阿道行動藝術」
(早餐:自理   午餐:渡邊吉海秧   晚餐:大地廚房)   


第二天小農謝新福家「穀倉旁的新米早餐」體驗馬佛教會原住民語禮拜馬太鞍濕地紅瓦屋加里洞部落→花蓮火車站

(早餐:新米早餐   午餐:紅瓦屋   晚餐:自理)  


馬太鞍溪無毒農場

阿昌哥五年前從臺北返鄉(太巴塱),利用家鄉豐沛水源純淨水質,投入無毒農業的發展,用有機肥改變土壤的酸鹼值,休耕期間灑下油麻菜種仔當堆肥,大片的油菜花田倒成了過年期間的花海,經4至5年改良,栽培出高纖維低熱量的養生米




阿昌哥導覽


純淨水質

太巴塱平原稻田


渡邊吉海秧

從日據時代
園區便已經存在,日治時期是河床地,山區有大新瀑布帶來豐沛水源,地表看不到水流,但地下伏流密佈,形成很多沼澤地無法耕種,阿美族人稱為「吉海秧」,是水源充沛也是自然湧泉的意思。60年前,高有民的父親只能挖池子養魚,當年魚、蝦、螺很多,不少人跑到這裡抓魚、偷魚、電魚,後來高有民接手繼續養魚,96年開始養吳郭魚(臺灣鯛),97年渡邊惠子返鄉看到這裡水質極佳,於是商量一起合作,並命名為「渡邊吉海秧」






 


太巴塱部落祖靈屋

光復鄉阿美族太巴塱祖屋為依傳統工法重建之建築,是昔時太巴塱部落的信仰中心,屋內每根樑柱均刻有敘述祖源神話之祖靈圖案,而掌管祖屋的家族主掌部落的祭典儀式與政治,以及部落土地及傳統領域的支配權。太巴塱祖屋體現了部落傳統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 







沙娃衣冠塚與馬佛古戰場


莎娃納骨碑是傳說中的莎娃衣冠塚,莎娃八歲時遭到台東卑南族人擄走,掀起兩族間數次戰端,最後莎娃的哥哥透過奇美部落的勇士相助,將卑南族人二百多名引至現今的馬佛掉入陷阱中遭箭竹刺死,莎娃得以安然返家。從此太巴塱與奇美部落 成為姐妹部落,而和卑南成為世仇。她死後,族人將她安葬在納骨碑旁,而馬佛成了族人追思的古戰場。






大地廚房

雞舍旁自己動手DIY稻草桶子雞,需要的材料有方型鐵桶四把乾稻草七分鐘之後金黃油嫩的燜雞即可上桌,過程簡單大有學問,技巧就在四把稻草分次擺放的方式數量以及時間都要拿捏,打開鐵桶立馬揭曉,可能沒熟,也可能烤焦,三組的成果只有一組真正成功,沒有熟透的只好有勞原住民大哥再把雞下鍋炒過,強力推薦用雞油來拌Q香的大灶煮成的紫米飯,這一味只有這裡才有,堪稱人間極品,紫米也軟Q的不得了




馬佛教會


星期天上教會做禮拜是原住民很重視的活動,馬佛教堂不大不小,大大小小教友穿戴整齊,神情愉悅進教堂



馬太鞍濕地


馬太鞍是台灣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山腳下的一個阿美族原住民部落,本意是原住民語言中的食材「樹豆」,早期阿美族在此棲息時,隨處可見樹豆樹,因而將其作為地名,同時,樹豆也成為他們主要的糧食

 千百年來馬太鞍生態豐饒的濕地供應了阿美族部落的生活所需,廣達12公頃的面積是阿美族馬太鞍部落世代漁耕之地,現今此地仍是低度開發的荒綠田疇,一直保留著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文化



紅瓦屋

阿美族林鳳廷:「一直夢想打造一個屬於原住民美食文化的餐廳,讓國內外知道阿美族的美食,目前這個願望已經實現,小時候住茅草屋,祖先告訴我們,貓頭鷹在竹編床底下,叫幾聲就代表懷孕了,在原住民心目中貓頭鷹是時鐘報喜送子鳥,在野外會跟人類說話,我一直把它放在心裡。阿美族住在山邊海邊,大自然就是大冰箱,隨時摘取野菜加鹽就可以吃了,對面有兩個魚池就是天然冰箱,可以養活我們,餐廳在山腳下是有含意的,中央山脈像龍的爪把我們緊緊地抓住,紅瓦屋已經32年了,公公婆婆看到會很開心,一路跌跌撞撞經過很多挫折,民國90731日晚上7點颱風把隔壁村埋5層樓高,我家埋了一層,家園全毀,爸媽不做了交給女兒做到現在,餐廳不想做太大,讓鄉下年輕人有工作,可以養活村子裡的人就夠了」







加里洞部落

加里洞為阿美語「猴洞」的意思,因為早期此地有許多猴子聚
集。加里洞部落目前的經濟仍是農業,在部落的上頭種了些香
茅,有一個香茅產銷班,在幾十年前台灣的香茅產業十分興盛,產出非常多的香茅油外銷日本,加里洞部落便參與過這段時期。可惜的是,有不肖中盤商私底下將香茅油參雜其它廉價的油外銷被查出,香茅產業因此受到影響,漸漸沒落

這一兩年因為農會的推動,才慢慢復甦,但不同與以往的單純的栽種及提煉,現在更積極開發新的產品,像是香茅皂無患子皂香茅紅茶...等產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