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聆聽太魯閣族的山谷迴音---布洛灣、白楊步道 兩日輕旅行

這次行程安排在花蓮 秀林鄉

介紹大家 有關太魯閣族的音樂及傳統工藝


相信大家對太魯閣族會有更多的了解!!

路線規劃如下:


Day1:葛都桑音樂工作室----那都蘭工作室----布洛灣山月邨

Day2:白楊步道























這次推薦住宿的地點在布洛灣山月邨~

這間可是連歌后阿妹都再三造訪過的

環境清幽 宛若世外桃源  還有夜間生態導覽~~

很適合全家出遊喔

當然~~~你得往下看才能知道有多美啦  哈哈哈 



1.{葛都桑音樂工作室}




























提到這個音樂工作室  一定要知道彼得洛‧烏嘎這位大師

他是全台灣第一位紋面獵人

 而且是在當年日本禁止刺墨令以來,


第一位以文化獵人身分紋面的青年,


他要將祖先圖騰紋回臉上,傳承祖先遺訓。

他說,圖騰如聖經上的天梯,

紋面更是一個記號,一項認祖歸宗的應允約定。

他相信紋面的族人會有活著像勇士般的氣度,

紋面族人不會孤獨落單,只會越來越多,

重新找回自己,認定自己的身分。





他不僅在部落解說山林生態和提供自家體驗獵人生活,

經常也在太魯閣國家公園,

或代表台灣參加法國坎城音樂活動

及在花蓮盛大活動中受邀表演,

特別的是他手中傳統樂器均出於自己手做。

每一次的演出,對他而言就是出草的獵人福音行動。



他五歲喪父,想溫飽就得靠自己在山林中獵取,

在父系社會的太魯閣族,

彼得洛‧烏嘎開始跟著部落的老獵人生活,

從砍草、造林、學技能到拿起弓箭。

深山裏寧靜,往往老獵人行動時都不說話,

也不許他講話驚動山林生物,一切都得靠自己觀察摸索。

起初屢戰屢敗,但他不被挫敗打倒,

因為要成為真正的(TRUKU)勇士



擁有獨特天然嗓音的他,

曾參加五燈獎比賽,但因國語發音困擾想放棄,

妻子薛國芳以信仰禱告託住他,才得以堅持榮獲五燈之星。

這也開啟他和妻子有一個以回鄉尋根用音樂傳福音的夢,

「葛都桑音樂工作室」就這樣誕生。
在成立工作室後 仍然有許多困難要面對

問他們是不是有想過要放棄?

他的妻子薛女士率直的說:

「想的話!我們就不會負債兩百萬!」


也開玩笑的說:

「銀行那時候也有事沒事的來了專員問『要不要借錢』,

    我當然借啦!」

從第一張專輯到工作室的成立,他們其實並沒有利潤可以

賺!少了行銷人員,他們的專輯也就不能推到市面上!

但他們從不放棄推廣音樂 

也持續地以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部落


彼得洛‧烏嘎能說出每張專輯每首歌的意涵,

他說,要聽這些歌,不能只是聽,

而是要了解這文字背後的意涵,

更要了解當時人創作音樂的心情及情境。


想更了解彼得洛‧烏嘎還有葛都桑工作室 

可以看看這部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wMq1coChCw


還有工作室的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8%91%9B%E9%83%BD%E6%A1%91%E9%9F%B3%E6%A8%82%E5%B7%A5%E4%BD%9C%E5%AE%A4/125194330921600

----------------------------------------------------------------


2.那都蘭工作室





.地  址:
花蓮縣秀林鄉秀林村秀林路2鄰40號
電  話:
03-8612213


營業項目:
原住民編織飾品、生活家飾


那都蘭工作室將太魯閣族人的傳統生活記憶及


古老傳說織入一塊塊的布匹之中,


讓傳統織布文化與現代生活用品結合,


創作做出具有原民圖騰的實用商品,


讓太魯閣的文化魅力能被看見。 


負責人胡秀蘭女士,從16歲開始學習太魯閣族的傳統織布,


並應用多元的手工藝技巧與織品相互搭配,


製作出品質細緻的產品,


每一線一絲都代表著對自己技藝的堅持,


因此產自於那都蘭的產品皆有售後維修服務。


近年來更積極參與國內文創工藝認證及各式設計比賽,


分別獲得台北市原民局與中央原民會的標章認證,


以及許多比賽的獲獎肯定。 






















「那都蘭」這個名字有個很有趣的典故。

太魯閣族人的小孩出生時會先取一個漢名作申報戶口用,

但是要經過一到兩年的觀察,

才會依小孩子的特性取一個族名。

因為胡秀蘭小時候走路總是跌跌撞撞的,

所以家人就給他取個族名「那都蘭」,

在太魯閣族語的意思就是常常跌倒。



走進花蓮那都蘭工作室,

色彩鮮豔又琳瑯滿目的原住民風味工藝品擺了滿屋子,

這些手工精緻的作品出自「室長」胡秀蘭的手。

為傳承原住民的文化,

胡秀蘭教當地的婦女們編織和製作技巧,

所以大家都叫她胡老師。



胡秀蘭的家人和朋友一提起她,


總是對她的才藝滿口的讚美和佩服。


胡秀蘭謙虛的說:

「這都要感謝家人的栽培。」、


「栽培胡秀蘭」是胡家重要的工作,


因為家人說她小時候長得不好看,


怕她長大以後會找不到老公可以依靠,


一定要讓她有靠自己討生活的本領,


所以從事表演工作的父母教她歌舞和主持、


姊姊們教她編織、在軍中掌廚的姐夫教她作菜。


在嚴格的訓練和認真學習下,


胡秀蘭每一項工作都作得有聲有色。



胡秀蘭從十六歲開始學習編織,

至今已經有將進三十年的經驗了。

十九歲時,因為從事歌舞表演的家族常常受邀到日本京都、

長野表演,胡秀蘭不但學了一口好日語,

更利用休息時間拜師學習裁縫、拼布等手工藝,

這奠定了她往後在原住民手工編織品上創作的基礎,

把原來原住民的傳統服飾和裝飾品,

轉化成具有民族風的日常用品。

在嚴格的品質要求下,

每一件手工藝品都精巧細緻得讓人愛不釋手,

優良的品質連日本人都稱讚,頻頻下單訂貨。


-----------------------------------------------------

這次的主軸就是 布洛灣山月邨 啦!!

最接近天堂的回音‧布洛灣山月邨


布洛灣山月邨整體外觀
























































布洛灣源自於太魯閣族Bruwan的發音,

其語意原為「回音」的意思,

而布洛灣月邨則以此做為命名的依據。

布洛灣山月邨距離太魯閣口約8公里,舊址原為榮工處據點









































布洛灣山月邨共有37間

以原住民村莊聚落為概念所規劃建置的客房,

有適合二到四人住宿的景觀山月套房、

六到八人住宿的景觀部落套房

與僅有唯一一間的景觀頭目套房。



無論哪種房型,

獨棟雙拼的小木屋除了流露濃濃的原住民住屋特色外,

還帶點中國傳統的懷舊情懷,

每棟屋外皆放置小板凳,

白天可以看山嵐美景、到了夜晚還可以觀星談天,

好不愜意。

而走進屋內更可看見純手工繪製的畫布與織布吊飾,

更增添了溫馨與溫暖。 






美食:




『當山豬遇上巴黎鐵塔』原住民風味套餐

具有太魯閣血統的廚師,


曾在五星級飯店擔任法式料理廚師,

將馬告、喬頭、箭筍等傳統太魯閣族料理,

改良成為精緻原住民風味套餐。

這就是套餐名稱「當山豬遇上巴黎鐵塔」的由來。


音樂:太魯閣族木琴樂器表演

在山月邨上班的員工,全部都是太魯閣族民。

只有村長鄭明岡先生是平地人。


每位員工在白天都各司其職,


擔任櫃檯接待人員、總機、廚師…,

到了晚上紛紛大展才藝。


























這位是櫃檯接待小姐,正在彈奏木琴。

傳統木琴製作不易,音只有四階,


即Le、Me、So、La,

乃由山上的「油桐樹」或「波瑟拉樹」製成。






















太魯閣族口簧琴(Lubu)樂器表演

真是多才多藝,除了木琴,接下來又來一曲口簧琴。


「口簧琴」(LoBag)係以桂竹片中間切空,


鑲入一金屬片(以銅片為主),

或就竹片本身切割時,不完全切斷,

留置中間細長竹片並予以削薄,兩側繫以細繩,

左手指纏住左側細繩固定,

右手指拉扯右側細繩,使其震動發音,

竹片置於嘴巴前緣,以口部作為音箱,

並由口腔內空間的大小轉換來區分音階。


















大家都很專注地聆聽及享受天籟般的樂聲!!!



很特別的是,山月邨還有夜間導覽服務唷!!



































觀察飛鼠,用一張白天的相片來解說飛鼠的位置。

打獵是太魯閣族民的傳統習俗,


最常打的就是山豬和飛鼠。

導覽員邊說邊示範,


用強力聚光的手電筒照到對面的山壁,

邊解釋,因為飛鼠是個很好奇的動物,

在暗夜,看到有燈光,

就會很好奇的張開眼睛尋找燈光來源,

這時候,

就可以看到飛鼠一雙圓圓的小眼睛在山壁上面閃閃發光。

相片中紅色圈圈就是我們那天看到飛鼠眼睛的大約位置。


導覽員說這面山壁因為要做為生態導覽活動專用,


近幾年不打這兒的飛鼠,

據他的觀察,這兒大約有5~6隻飛鼠在這兒生活。


























滿天星星

布洛灣位於群山之間,幾乎沒有光害,


是絕佳的觀星地點


























早晨的曙光灑落

看著這樣的美景 發呆、和家人朋友談天也是種享受























山月邨位於布洛灣的上台地,

而遊憩區位於下台地,

這條小徑是從山月邨連到下台地的小徑



















下台地的露天觀景台~~


在這不僅能放鬆 、 了解生態文化、

還能夠在林徑小路間冒險

有機會一定要帶著家人來這一遊!!!

--------------------------------------------------------------


Day2:白楊步道





























 步道簡介
「多隧道」與「多水」是白楊步道的兩大特色。

「多隧道」,從入口到水簾洞,

短短2.1公里的路程就有七個隧道,

建議攜帶手電筒備用;

「多水」,為建水壩而開的白楊步道,整條步道沿溪而行,

前段遇見的是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

後段所見則是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一路極景不斷,

愛壯闊者可賞峽谷溪流,喜微美者可觀山壁苔流,

還有隧道中小似雨滴、大至水簾樣的大水在黑暗中傾洩而下,

可滿足與眾不同的心思。 



歷史人文

白楊步道是民國73年(1984年),

台電為開發「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

所闢建的施工道路之一,

因當時學界、媒界及營建署擔心一旦發電計畫完成,

立霧溪水被引用發電,將可能導致河床乾涸現象

峽谷景觀大受影響,因此開發計畫終致擱置,

也成就今日美麗的白楊景觀步道。




白楊瀑布

白楊瀑布位於三棧溪切入立霧溪的河口處,

由於立霧溪溪水流量大,因此侵蝕度遠大於三棧溪,

河床間形成明顯落差,而形成壯觀的白楊瀑布景觀。

昔稱為「達歐拉斯瀑布」,泰雅族語為「斷崖瀑布」之意。

走出第五隧道,可見飛瀑傾瀉而下,

幾經轉折而注入塔次基里溪。

急的水流注入水潭,而強勁的水流激濺起水花,

受陽光照射下,劃出美麗繽紛的彩虹,景色迷人。

而瀑布下方設有觀景平台,

在此可近距離的感受瀑布的魅力,

也可觀賞塔次基里溪匯入形成的明淨水潭及峽谷風光。






自然生態

步道全線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

沿途稍留意,可在樹梢看見到中海拔的留鳥,

灰喉山椒、紅嘴黑鵯、赤腹山雀、繡眼畫眉,

成群出沒,還有叫聲尖銳的頭烏線。

台灣彌猴也可說是這裡的常客。

因步道是石灰質地質,在裸露的峭壁上,

常可看到見的有台灣蘆竹、萬年松、車桑子、無患子等

岩生植物;

坡度較緩的地方,樹木多了,

層次也較豐富,最常見的是台灣土產的山肉桂;

溪谷邊緣最多的是向楊植物,

像黃麻、構樹、五節芒、山鹽青等。










































白楊步道

白楊步道入口處位於中橫公路168.5公里,

步道依山修築,平坦寬闊而易行。

沿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塔次基里溪北行,

沿線景觀變化多端,

可欣賞瀑布、吊橋、岩苔流、隧道、峽谷等。

步道沿途多隧道,隧道或長或短,

有些從洞口可看到光線,有些則是伸手不見五指,

且不時有水滴自洞口灑落,

出隧道口,塔次基里溪水氣勢磅礡、轟隆奔流迎面而來,

接著從懸崖而降的白練飛瀑便為白楊瀑布,

瀑布下方形成碧綠幽靜的深潭。


旅遊小叮嚀:
  • 1.步道口請於台八線中橫公路167.9k明隧道進入
  • 2.僅步道入口附近明隧道西端之停車場及水簾洞口前設有洗手間
  • 3. 白楊步道沿線多處易坍方落石,危險路段請勿逗留,並請快速通過。


服務電話03-8621100
交通地
: 花蓮縣秀林鄉天祥白楊步道


可以參考花蓮觀光資訊網:
 http://tour-hualien.hl.gov.tw/Portal/Content.aspx?lang=0&p=005020001&area=1&id=8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